2019

06/20

11:36

来源:
莎车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莎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来源:莎车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9-06-20 11:36 浏览次数: 字体:【

莎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修编本)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莎车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五月


3

第一篇规划背景透析编制基础环境4

第一章编制基础4

第二章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8

第二篇四个全面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12

第一章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12

第二章发展思路14

第三章战略定位15

第四章发展目标16

第三篇稳定发展夯实长治久安社会基础21

第一章强力推进21

第二章加强事务管理22

第三章全面实施平安莎车建设工程22

第四篇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24

第一章培育发展新动力24

第二章构建产业新体系25

第三章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26

第四章全面促进科技进步28

第五章创新服务业发展29

第五篇协调发展推进“五化”建设进程36

第一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36

第二章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39

第三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44

第四章加快推进信息化46

第五章基础设施现代化48

第六篇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洁净莎车51

第一章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力度51

第二章积极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52

第三章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53

第七篇开放发展积极融入核心区建设55

第一章着力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55

第二章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55

第八篇共享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57

第一章加大扶贫攻坚力度57

第二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58

第三章持续促进就业59

第四章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60

第五章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62

第六章促进人口均衡发展64

第七章建立健全应急救灾体系65

第八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65

第九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67

第一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7

第二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67

第三章深化财政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68

第四章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69

第五章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69

第十篇凝聚人心打造对口援疆升级版71

第一章援莎目标和任务措施71

第二章项目资金扶持重点72

第十一篇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实施保障73

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73

第二章加强统筹协调73

第三章做好监督评估74

附录:名词解释

《莎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纲要),是莎车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从“基本常态”迈向“全面稳定”关键时期发布和实施的纲领性重要文件。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估《纲要》实施进展情况,对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把握新时代、新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自治区“133+改革开放(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工作部署,全力推进《纲要》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总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喀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和莎车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重镇”、“叶尔羌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及战略机遇。本《规划纲要》是加快推进莎车县“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纲要》以2015年为基准年,重点规划20162020年。

第一篇

规划背景透析编制基础环境

“十二五”时期,莎车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保障逐步完善,为“十三五”时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章编制基础

“十二五”以来,莎车县在喀什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住上海市对口援建的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新成绩。整合武警、公安、民兵、基层组织等力量,进一步落实了社会面“网格化”巡控,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坚持重心下移、标本兼治、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有效化解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社会大局基本可控,总体向好。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8.9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18.32%,年均递增16.9%,完成目标任务的65.37%。其中:第一产业45.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86.98%,年均递增13.33%;第二产业12.8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72.92%,年均递增22.24%;第三产业3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60.29%,年均递增21.08%,三次产业结构由59:12:29优化至51:14:35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75.57%,年均递增22.47%,完成目标任务的9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49.3%,年均递增20.04%,完成目标任务的67.5%;年末总人口85万人,较“十一五”末净增2.7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860元,较“十一五”末净增3434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4.33%

11“十二五”期间莎车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状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10年

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预计实现

2015年

年均增速(%)

2015年

年均增速(%)

生产总值(GDP)

亿元

40.72

136

24.42

88.9

16.9

一产增加值

亿元

24.12

54

18.86

45.1

13.33

二产增加值

亿元

4.69

50

35.56

12.8

22.24

三产增加值

亿元

11.91

32

21.84

31

21.0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1.76

5.31

25

4.85

22.4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4.91

92

30

62.1

20.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32

18

19.46

15.7

16.49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426

6000

10.37

6860

14.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179

17500

13.78

18245

14.73

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稳粮、减棉、优果、促畜、发展特色产业”总步调,狠抓粮食、棉花、畜牧、特色林果、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全面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和吨粮田工程,农业综合生产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加强。良种率达到100%,设施农业达到2万亩,林果面积达到209万亩,其中:果树面积147.5万亩、公益林22万亩、人工林39.5万亩。“十二五”期间,莎车县已累计安排水利基建投资14.4亿元,安排农村饮水规划项目八个,解决全县68.4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畜牧业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牲畜存栏129.64万头(只),出栏134.1万头(只)。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74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观、城乡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公检法司、文教卫生、基层组织、公共服务、农林水牧、交通运输、电力保障、社会发展等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城南教学园区、图文信息中心、综合福利院、现代农业示范园、喀和铁路、喀和高速、三莎高速、县乡村公路、生态防护林、城乡公交体系、城乡商贸物流、城乡电力设施、城乡巡防体系、县城集中供热、供排水、垃圾处理厂、公检法司业务用房、安全饮水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莎车民用机场项目、环城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立体交通路网逐步形成。

民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大力推进改善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养老、住房、出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大力实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低保、医疗保障、城乡养老、城乡安居、城乡供水、农村通畅、农网改造、贫困助学、文化建设、居民休闲等惠民、富民工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2015年达到6860元。“十二五”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5.0753万套,安居富民房7.125万套,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新型工业化推进取得新成就。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工业强县的第一推动力,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壮大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园区“一园三区”布局已经形成,园区落户企业达117家,一批重点企业相继落地投产,中联棉花20万吨储备库已建成投产,基本形成了铅锌冶炼、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83个,签约总金额513.45亿元,到位资金118.12亿元,较“十一五”末净增108亿元,年均增长22.9%。“十二五”末实现工业增加值6.7亿元,较“十一五”末净增4.75亿元,年均递增28%

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了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全县已创建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2所、地区级德育示范学校19所、地区德育达标学校2所、县级德育示范学校59所、县级德育达标学校2所,“十二五”时期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31亿元,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实现全县覆盖;全县参合农民69.51万人,参合率为99.3%;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2‰以内;狠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十二五”期间,通过中央和自治区及地方财力的投入用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4.47亿元。日臻完善30处乡镇文化站,558个村(社区)已建成485处村级文化室、519处农家书屋,73个社区已建成文化室的有21个社区,深入开展“文化下乡”、“东风工程”、“农家书屋”、“百乡千村”、“电影2131工程”等主题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上海对口援建成效显著。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共安排上海援疆资金38.033亿元(含2776万元统筹项目资金),实施包括安居富民、城乡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基层阵地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编制等七大类援建项目,共计216个(含21个地区统筹项目),援疆资金到位率100%,项目实施率100%。上海市积极帮助莎车县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并加大了园区建设、教育、卫生体系建设等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促进莎车县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升莎车县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第二章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第一节有利条件及发展机遇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莎车县“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面临的宏观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强莎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推进“依法治疆”的总部署。国家从战略全局高度将依法治疆纳入中央治疆方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大力推进依法治疆,加快法治新疆建设,将为莎车县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央提升南疆地区的战略地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已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国家层面上对新疆特别是南疆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国家的全方位大力支持,将为全区各族人民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喀什被国家批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南疆首个向西开放的新窗口。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自治区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目标定位,结合喀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结合点、增长极和区域中心城市,并明确了“一桥一路一通道”、“三个基地”、“五个中心”和“六大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目标。将为莎车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

对口援疆的大方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五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采取特殊的财政、投资、金融、人才政策,支持新疆区域发展,尤其是大力支持南疆地州的发展,部署了就业、教育、人才、扶贫等援疆重点工作,为推进莎车县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族人民盼稳定思发展的强烈愿望。莎车县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地委委员、县委书记王勇智同志代表县委提出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提振信心、逆势而上,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牢牢把握就业、教育、人才、扶贫四项重点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保稳定、谋发展、促改革、强基础、惠民生、转作风,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莎车奠定坚实基础”,盼稳定、思发展的愿望空前高涨。

第二节不利因素及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莎车县将面临以下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

产业结构尚待调整优化。从第一产业来看,农业大而不强,2015年农业增加值预计18.3亿元,占一产增加值的40.6%;林业因水资源短缺发展受限,饲草料种植面积少,未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林果业和畜牧业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不高;从第二产业来看,工业主要集中于冶炼、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水泥、建材等资源初级加工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吸纳就业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从第三产业来看,对研发设计、商务服务、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不足,受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科技、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导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层次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受全国去库存化压力大及稳定因素影响发展受阻。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成区规划不尽合理,缺乏科学性,建筑密度大、布局相对混乱,供排水、环卫、路网结构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旧城改造覆盖面大,任务繁重;农村住房、供排水、供暖、环卫、道路、天然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灌溉、高效节水、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工业基础薄弱稳定就业压力大。莎车县工业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慢、效益低,以资源为依托的建材工业产能过剩明显,缺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入驻企业实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外向型企业不足,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就业难度大,但专业技术型人才及管理人员缺口大,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构性缺水突出。莎车县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多沙尘天气,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少,地表水由于缺乏流域性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用水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用水需求量大,渠系防渗水平低,常规灌溉技术比较落后,造成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47、地下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6,需要进一步优化。

贫困面广脱贫难度大。莎车县现有贫困村223个,扶贫对象5.83万户、20.58万人,占全疆贫困人口的1/10,占喀什地区贫困人口的1/5,按照自治区和地区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所有贫困村减贫摘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县委提出五年扶贫任务三年完成,后两年巩固提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十三五”时期是莎车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新疆尤其是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莎车县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第二篇

四个全面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改革创新是莎车县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不竭动力,转型升级是莎车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产城融合是莎车县加快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时期莎车县将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重镇,叶尔羌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中巴经济走廊”现代化新城,并实现以莎车为核心,以麦盖提、泽普、叶城为重点的城镇发展集群。

第一章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历次全委(扩大)会议、南疆工作会议和喀什地委扩大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把握莎车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基础,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为重点,以脱贫、致富、建设法治莎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和“六大”体系,全面推进莎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莎车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规划原则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倡导文明宽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依托,加大莎车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城市的对话与合作,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兼顾沿线各城市利益,寻求合作最大发展空间,体现各自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自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莎车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并以向西开放为推动力,内外并举开拓国内外两大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发展内需型外向型经济,把莎车县的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新领域和新水平。

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充分考虑莎车县水资源现状,大力发展节水型项目,避免用水浪费、排污大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坚持将绿色增长、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能源高效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使莎车县成为绿色产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

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和创新的作用,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扶持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莎车县城乡服务体系,打造宜业宜居的投资环境,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社会发展新格局。结合乡镇民生产业就业培训基地“卫星工厂”创新发展,引导乡镇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五位一体,五化同步。莎车县的发展不是单一的、专项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综合的、系统的、全面地发展;因此,必须构建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新机制,构建起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五化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章发展思路

以自治区南疆工作会议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提速和莎车机场奠基开工为契机,以加快撤县设市步伐、把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强区域中心集聚效应和竞争力为努力方向,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三个引领、构建六大体系、抓好十大工程、实现两个同步,全面开创莎车县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新局面。

一条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主线。

三个引领: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

六大体系:稳定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十大工程:平安莎车建设工程、产业发展促进工程、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工程、“美丽莎车”建设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扶贫攻坚推进工程、民生建设保障工程、现代文化引领工程、强基固本工程。

两个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第三章战略定位

“十三五”时期莎车县发展的战略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重镇,叶尔羌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中巴经济走廊”现代化新城,以莎车为核心,积极塑造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城镇发展集群。

“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重镇。依托毗邻喀什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多个口岸优势,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成为聚集南疆地区资源要素参与对中亚、西亚开放的重要平台。依托喀什地区的资源和上海市的产业优势,加速提升工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线)重镇。

叶尔羌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依托叶尔羌河流经塔什库尔干、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巴楚6个县和兵团第三师10个团场,莎车县地处喀什南部叶城、泽普、麦盖提县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以莎车县为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有居民近200余万人等资源,以及公路、铁路、航空并举的立体交通优势,把莎车县建设成叶尔羌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中巴经济走廊”现代化新城。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提速的历史机遇,通过不断完善交通、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推进莎车县成为产业兴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宜业宜居的“中巴经济走廊”现代化新城。

以莎车为核心,积极塑造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城镇发展集群。依托莎车县作为喀什南部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加大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四县在交通体系一体化、产业体系布局一体化、水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上的统筹与协调,通过有序承接、合理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增强城镇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以莎车为核心,以麦盖提、泽普、叶城为重点的城镇发展集群。

第四章发展目标

2020年,全县预计生产总值实现138.64亿元,年均递增5.36%。其中:第一产业59.71亿元,年均递增3.24%;第二产业14.26亿元,年均递增2.2%(其中工业增加值6.6亿元,年均递增2.9%);第三产业64.67亿元,年均递增15.8%。三次产业结构由51:14:35优化至43:10.3:46.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9亿元,年均递增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年均递增1.23%;年末总人口91.4万人,较“十二五”末净增6.1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52亿元,年均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年均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0元,年均增长7.4%;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和自治区同步实现小康。将莎车县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社会事业服务完善,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叶尔羌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中巴经济走廊”现代化新城。

社会稳定基础更加坚实。到2020年,政法一体化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平安莎车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通过创建自治区“乡村治理社会稳定综合改革试验区”,莎车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局面初步形成。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138.64亿元,年均递增5.36%,人均GDP达到15168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达到6.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1%,达到23.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1亿元,年均递增1.23%,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十三五”末,莎车县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51:14:35调整优化至43:10.3:46.7,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安居富民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0元以上,年均增长7.4%。安居富民工程2018年年底前完成任务,后两年巩固提高,促进公共租赁性住房和安居房与城镇化相结合,改善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撤县设市为目标,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城乡水电路气暖、通讯、环卫、生活垃圾处理等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县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小城镇载体功能更加明显,城镇功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交通、电力等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公共服务趋于完善。教育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到2020年,全县少数民族学前“国语”教育实现全覆盖,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5%、初中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城镇职工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规范和完善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居民消费率稳步提升,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016年—2018年稳定就业达到5.4万人,每年稳定就业1.8万人。实现村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工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限额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9.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高效节水面积达到90.3万亩,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控制要求。

21“十三五”莎车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十二五

十三五

2015年

完成数

年均增长(%)

2020年

目标值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生产总值(亿元)

88.9

15.0

138.64

5.36

一产增加值(亿元)

45.1

5.5

59.71

3.24

二产增加值(亿元)

12.8

16.3

14.26

2.2

  其中:工业(亿元)

6.7

15.2

6.6

2.9

建筑业(亿元)

6.1

17.4

7.66

4.7

三产增加值(亿元)

31

18.2

64.67

15.8

三次产业占GDP结构

51:14:35

43:10.3:46.7

人均生产总值(元)

10422

18.4

15168

7.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4.85

10.1

6.09

2.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2.1

15.0

61

1.23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7

15.6

23.52

9.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245

11.8

26500

5.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722

11.8

9460

7.4

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

年末总人口(万人)

85.3

91.4

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17.2

14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5

7.5

4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万人)

19

2016年-2018年稳定就业累计达到5.4万人

城镇化率

28.4

≥5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4.7

15

广播电视覆盖率

98.7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以内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8

新农合参合率(%)

99.3

100

贫困人口(万人)

20.58

全面脱贫

教育阶段学生占比(%)

42

100

九年教育巩固率(%)

97.75

99.96

学前两年幼儿毛入园率(%)

90

10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8

100

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45以上

60以上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有量(万亩)

209

195.85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47

0.55

森林覆盖率(%)

13.8

19.6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0

35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75

8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0

≥6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0

85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5

90

----

注: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专栏一:乡村治理社会稳定综合改革试验区

国家已经确定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共有24个,分别承担农村金融改革试验任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任务、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任务、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验任务、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改革试验任务。

积极争取在莎车县设立地区乡村治理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主要任务是积极探索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域的乡村治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试验区除能全面享受国内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所有支持政策外,全面探索推行15年免费教育、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建立国有棉纺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引进兵团机制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推进莎车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第三篇

稳定发展夯实长治久安社会基础

坚持依法治疆基本方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平安莎车建设工程。

第一章略。

第二章略。

第三章略。

第四章略。

第四篇

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树立“人才优先”理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章培育发展新动力

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莎车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提升投资回报预期,建设一批交通及水利、环保等重大PPP项目;加快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协调机制,发挥预算内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与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加快构建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通过政银企合作、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投资向投融资的转变。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莎车县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不断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创新消费方式。大力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制定绿色消费经济政策,培育绿色产业和产品发展。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农产品,增强文化、教育、体育等绿色消费能力,促进绿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服务消费,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健康咨询等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方式,进一步扩大莎车县消费需求,促进结构性改革。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时期莎车县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在持续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注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注重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的承载能力,培育形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消费增长动力。

第二章构建产业新体系

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强化需求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突出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特点,推进发展根植性强、特色鲜明、发展空间大的产业,逐步形成重点突出、资源互补、优势明显、定位明确、错位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推动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

以产业链条为纽带,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优势农产品从种植、精深加工到服务营销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建材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坚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坚持信息技术和一、三产业的融合;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支持企业进行产业链条的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第二节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应用,加快莎车县在食品、轻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引导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结合,培育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引导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

以上海援莎为契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以有基础、有条件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新材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章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总体目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是莎车“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行业领军人物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评价、交流和保障机制,提高全县的人才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层次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县域行业分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强的整体科技能力的人才结构。

任务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助力人才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性强的紧缺人才,在户籍转移、安家补助、收入分配、人员编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保险就医、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特殊灵活政策;对引进人才带有重大项目的,在科研资助、创业扶持、工作经费、投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加快引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鼓励多形式的柔性引才,引导各类优秀人才通过兼职、合作研究、考察咨询、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办企业等形式来莎车服务;围绕自治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争取扩大来莎车服务人员的选派规模和数量。

注重人才培养,保障队伍建设。建立全县人才库,集中对口服务,充分挖掘现有人才队伍,储备、发展各行各业急需、紧缺人才;借助与疆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等开展合作研究,坚持主动设计和联合攻关相结合,争取自治区科研、社科机构在莎车设立分支机构,培养高技术人才;寻求与疆内外职业院校合作,重点培养农牧、林果、物流、旅游、文化等生产服务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党政干部和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特别是借助援疆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上海等发达城市的资源优势进行各类专题培训,建立党校培训和企业培训互动机制,全面提高党政干部和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手段,开展在线远程教育和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各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筹建林果、物流、电商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培养和引进多层次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

第四章全面促进科技进步

总体目标:加强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到2020年,科技三项费占财政当年预算支出的1.5%,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在莎车县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培训农民科技明白人40万人,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任务措施:大力实施科技进步项目,加速乡镇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进步,支持乡镇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引导扶持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创立自主知名品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经费,企业技术研发经费达到企业年销售额的1.5%,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保障;抓好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的引进、组装配套及示范推广工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努力建设以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为主体的农业人才队伍;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到2020年,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科技管理、科技培训、科技服务体系,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畜牧业新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林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机化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耕地水肥利用率提高20%以上;加强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高效畜牧业示范工程、特色资源开发示范工程、莎车县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展步伐,到2020年,完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10项。

第五章创新服务业发展

第一节大力发展旅游业

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莎车县接待游客突破18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业收入达3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创建5A级景区1个(莎车历史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4个(丝绸之路绿洲生态旅游区、喀尔苏沙漠旅游区、水韵之城旅游区、阿曼尼莎汗游乐园)和亚克艾日克烽火台、昆仑第一村等一批3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巴旦姆示范园,米夏乡樱桃园);星级“农家乐”20家。

任务措施: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结合莎车县旅游产业“一心、一轴、两翼、八景”的空间布局,以莎车老城区为核心,以叶尔羌汗国王陵景区、莎车民俗馆、民俗手工一条街及周边文物保护点为支撑,依托“十二木卡姆”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打造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风情浓厚的景观街区,创建5A级景区。加大对丝绸之路绿洲生态旅游区、喀尔苏沙漠旅游区、叶尔羌河旅游观光带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质量。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以主干线、主通道、旅游中心城镇为核心的快速、安全、先进、高效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体系。配合莎车县整体发展规划,努力缩减莎车县到各景区的空间距离,增强莎车县的可进入性和景区的通达性。提高现有国道路面等级,加快县域内省道和城乡公路建设,强化莎车县对外交通联络和辐射功能。

建立科学的旅游营销体系。加大“丝路重镇、古城莎车”推广宣传力度,在主要旅游集散地设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结合公众信息服务网、旅游电子商务网等网络平台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到2020年在喀什地区形成由喀什市、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组成的区域旅游金三角,积极融入新疆整体布局之中,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线)叶尔羌河流域的文化旅游中心。

完善莎车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文化多样的优势,发掘保护叶尔羌河流域轴线自然风光带旅游资源,加快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莎车国家湿地生态景区、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城中生态绿地、城东绿地、城西绿地、城北绿地、叶河水韵开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加大喀尔苏沙漠、阿尔塔什地质带、扶贫产业园建设,发展7个乡村旅游点,增加农家乐收入,积极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市场,引导游客向乡村旅游延伸;强化全域服务意识,统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县城和农村旅游资源,打造好品牌、开发好产品、开拓好市场,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完善夜市功能,全力解决上厕难、停车难、加油难、通讯信号不畅通等问题,提高服务接待水平;加大旅游精品景点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利用节庆、结亲、“手拉手”、旅游援疆等活动,组织开展百万沪浙人游莎车、百万新疆人游莎车行动。

专栏二:旅游线路的规划

综合旅游线

1、莎车一日游内部综合小环线

A线:叶尔羌文化旅游区—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十二木卡姆文化传承中心—朱具婆佛塔—祈福台—莎车城墙遗址。

B线:丝绸之路绿洲生态旅游区—亚克热克烽火台遗址—喀群引水枢纽—其木都古村落

2、莎车2-3日游内部综合小环线

A线:叶尔羌文化旅游区—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十二木卡姆文化传承中心—朱具婆佛塔—祈福台—莎车城墙遗址—十二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喀尔苏沙漠旅游区—夏普图鲁克古村落—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十二木卡姆休闲园

B线:叶尔羌文化旅游区—加米清真寺—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十二木卡姆文化传承中心—丝绸之路绿洲生态旅游区—喀群引水枢纽—喀群赛乃姆—其木都古村落—阿尔塔什地质公园—达木斯风景区

专项旅游线

1、文化旅游线

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十二木卡姆艺术传承中心—叶尔羌文化旅游区—加米清真寺—伊什库力编席—喀群赛乃姆—乌孜别克埃希莱·叶来文化游

2、休闲度假旅游线

丝绸之路绿洲生态旅游区——喀群引水枢纽—其木都古村落—阿尔塔什地质公园—达木斯风景区—十二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喀尔苏沙漠旅游区

第二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同期生产总值增速,较2015年翻一番,达到地区平均水平,形成骨干文化企业支撑、文化主导产业带动、文化服务网络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总体实力进入地区前列。

任务措施:积极发展会展业。依托上海喀什文化周、亚欧博览会、“喀交会”、巴旦姆花节、巴旦姆采摘节、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节等会展平台,积极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会展活动、承办会展项目,提升文化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和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会展“产业链”中组织会展、场所管理、配套服务三大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信息化能力和产业协同能力,推动会展与旅游、城市建设、商贸合作、文化交流的融合,提高办会层次和效益。

提升演艺业发展水平。依托现有演出团体和各乡镇文艺队,发挥上海市人才优势,加强对莎车文工团、木卡姆艺术团等艺术类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加大对“十二木卡姆”文化挖掘、宣传推广与传承力度,深入开展“十二木卡姆”等文化资源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力争每年编创1-2部富有莎车特色,极具西域风情、融合现代文化元素的演艺经典剧目。建立县、乡、村三级民间文艺汇演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满足城乡群众对演艺的消费需求,培育演艺消费市场。深化演艺娱乐业同电视、餐饮、旅游等行业的结合,积极拓展演艺产业链条。

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范各类宝石、玉石、奇石交易场所,支持本地宝玉奇石经营户成立行业协会组织,依托社会力量举办莎车宝玉奇石博览会,提高莎车宝玉奇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叶尔羌河流域最大的宝玉奇石收藏、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鼓励开发具有南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刺绣、花帽、服饰、地毯、挂毯、乐器、木雕、农民画、艾德莱丝绸等工艺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数量,使之成为新疆旅游的主导商品和商务礼品;对适合采取生产性保护、开发措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前店后厂方式,建立大中小规模不等的生产经营性企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推动农民画向工艺美术产品转变。

第三节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总体目标:树立“一进一出”发展理念,以火车西站物流区、县城商贸区、机场临空产业区“三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市场要素,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莎车县物流业做大做强,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叶尔羌河流域的商贸物流中心。

任务措施:以莎车县机场建成区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产业支撑为依托,以航空人流、物流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临空产业区,开通火车西站物流专用线,形成航空、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根据莎车县产业现状和总体发展目标,并结合国内外临空产业发展规律,重点围绕航空运输、商贸物流、特色旅游、科技研发、组装加工等五大产业,按照绿色低碳、产城融合的建设要求统筹协调推进,分步实施,将临空产业区建成绿色智慧、集约有序的现代化南疆地区临空产业示范区。

强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通过引导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针织刺绣、民族特色餐饮、农资销售、服装加工、建筑装饰材料等重点行业成立商会或行业协会,进一步扩大本地产品销售,逐步构建通畅高效的电商体系;整合现有商贸物流企业,引导商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化改造,通过信息网络把各个超市联合起来,推动市场商户开设网店,推动网上网下市场融合互动发展;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业农村网店集聚的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以县城为中心,构建覆盖村镇的电商服务站,加强人才培训、物流服务和代购代销服务,打造网络型农村供销服务体系,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建成集培训、孵化、创业、金融、包装、物流、服务等为一体,包含“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创业培训及实训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物流中心”、“农村电商运营管理中心”及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进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统一配送水平;加快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大宗果品等领域物流发展,积极扶持疆南商贸物流中心、疆南果蔬菜批发市场、信诚国际物流港、中联棉花物流、新疆农资(集团)莎车农资仓储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把莎车打造成农副产品批发基地及集散地;利用现有邮政快递物流,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加快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鼓励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向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多功能、多业态拓展,形成一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促进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配送中心转变。

第四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总体目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到2020年,莎车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集聚程度显著提高,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生产性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显著增强。

任务措施:围绕莎车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求,重点推进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构建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开发设计,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创新成果的机制,加快研发设计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业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引导租赁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融资,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引导信息服务企业集聚发展,在云计算、软件服务外包、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四是强化技术支撑,培育专业节能环保服务机构,构建集评估、咨询、检测、设计、运营等于一体的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体系;五是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运营,加强检测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六是引导商务咨询企业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七是以喀什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八是鼓励企业将售后服务作为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增强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

第五节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时期,房地产业和土地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社会公信力明显提高,建筑节能服务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

任务措施:以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旧楼房外墙保温节能改造,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房地产企业信用档案,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服务,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行业的责任边界,健全符合行业特征和市场规律的价格机制,规范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秩序;建立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绩效考核、人员准入、信息披露、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物业收费管理,开展物业服务小区等级评定试点工作,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未销售存量房源与新开发住宅总量保持合理比例;对县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住宅建筑100%达到节能要求;县城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第五篇

协调发展推进“五化”建设进程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促进”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工程,核心就是推进莎车县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以期实现统筹兼顾、五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一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基本思路:按照“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理念,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和喀什经济开发区三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喀什地区打造“一桥一线一通道,三基地四产业五中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转换,提升莎车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把莎车县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到2020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元,年均递增2.9%;争取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在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发展各类电商营销企业30家以上,累计培训电子商务人才5000人;培育自主知名品牌5-6个。

第一节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总体目标:全力推动现有50家纺织服装企业和34家纺织服装合作社规模化生产,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发展子公司,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到“十三五”末,纺织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

任务措施:抢抓中央支持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的历史机遇,依托莎车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利用援疆资金加快纺织服装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争取纺织服装税收、金融、运费补助、特殊电价等优惠政策;围绕纺织产业功能区定位,有针对性地招商,着重抓好白纱、白坯布、服装、制袜和床上用品及纽扣等纺织服装有关的下游产品招商;同时督促企业做好1+X”乡镇“乡村车间”延伸发展,扶持民族特色服装加工业发展,利用自治区“短平快”项目资金、纺织服装成长工程专项资金、民生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5-7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有市场、有订单的服装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针对中西南亚市场需求,积极推动和吸引浙江沿海、长江三角洲纺织发达地区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大集团和大企业,力争在服装业上有所突破,引进一批服装产业落地生根,大力发展出口服装加工业。

第二节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

总体目标: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5-10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化生产。到“十三五”末,把莎车县建成南疆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集散与批发基地。

任务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围绕莎车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现已建成的面粉加工、油脂加工企业发展饲料加工业,形成完整的粮油加工产业链;围绕巴旦姆、杏等特色林果资源,重点发展和推广罐装杏酱、杏干、巴旦姆精油、巴旦姆饮料等产品,加大林果产品转化力度;深化特色禽类等畜产品深加工,加大樱桃、西梅、红枣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扶持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力度,形成产业集群。

第三节大力发展电子产品组装加工业

总体目标:重点发展电子产品组装加工企业58家,力争到2020年形成规模集群,建设南疆电子产品组装加工基地。

任务措施:依托南疆地区及周边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落地为支撑,做大做强电子产品组装加工业,加快建设面向西亚、南亚市场的电子产品组装加工基地;坚持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电子组装加工业发展。

第四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把产业园区加快培育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和城市综合功能区,成为支撑莎车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托恒昌等规模以上企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力实现50亿产值工业园的目标。

任务措施:抓好纺织工业城、重工业园(阿斯兰巴格)、轻工业园(火车西站)、食品工业园(卡拉库木)和机场临空产业园五个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围绕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型、龙头型、环保型的优质项目落户园区;紧紧围绕园区现有项目,加强上下游产品配套,引进关联产业进驻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培育工业发展新动力,塑造工业发展新优势,夯实产业富县的基础,激发莎车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以集约发展为方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高度集聚,形成一批工业产业聚集园区,成为莎车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继续完善园区供水、供电、供热、燃气、污水、通信、道路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注重高效开发、集约发展,建成创新创业高地,将四大产业(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电子产品组装加工业)聚集区凸显出来;大力推进园区集约发展,探索与上海市合办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通过合理设定税收分成机制,促进各园区资源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第二章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基本思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稳粮、减棉、优果、促畜、发展特色产业”总基调,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培育增收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195.85万亩,一产增加值预计达到59.7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0元。

第一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目标:到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50万亩,高效节水农田建设累计达到90.3万亩;新增5000座蔬菜种植大拱棚,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达到8万亩。

任务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田间节水和工程节水为重点,推广喷灌、带压滴灌、砼防渗等高效节水技术,推进灌排渠系改造,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水资源利用率由现在47%提高到55%;继续抓好“沃土工程”,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工作机制和长期定位监测点,对农户施肥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加大测土配方宣传培训力度,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范围。

第二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种植业结构。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稳步推进“吨粮田”工作,抓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大力引进杂粮,优化品种结构;创建巴旦姆、杏、核桃、番茄、辣椒、甜瓜等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万寿菊、色素辣椒、商品瓜、精深蔬菜、小茴香等特色产业。到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保证人均一亩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棉花面积控制在60万亩;种植15万亩红枣、15万亩西梅、15万亩樱桃;建立10万亩万寿菊、10万亩西甜瓜、8万亩种植蔬菜、3万亩色素辣椒等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打造“甜蜜蜜”产业链,授粉蜂群达到20万箱。

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向生态林建设转变。重点实施林业“四大工程”(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公益林保护工程)建设,两大生态公园建设(莎车县叶尔羌国家湿地公园、喀尔苏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根据地区“四条绿色长廊”、“四个生态屏障”生态林造林统一规划,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把莎车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林区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林业示范区。到2020年,林业面积达到263万亩,其中生态林70万亩、经济林193万亩,包括建成105万亩巴旦姆丰产园,新建45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林果业总产量达到38.7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19.6%。加强有害林业防治力度,全面推广飞防作业,到2020年实行飞防作业达到100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两化一社”、“两大一特”的发展目标,推进畜牧养殖园区建设,积极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规范化防疫的“四良一规范”养殖模式,稳步发展牛羊产业,全力推进“短、平、快”特色家禽养殖业。到2020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38万头(只),出栏178万头(只);存栏家禽397万只(羽),出栏3500万只(羽);肉产量10.3万吨,奶产量4.6万吨、蛋产量2.05万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401个(包括合作社和养殖小区);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体系”模式带动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农户3.12万户。

第三节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8.5万千瓦。

任务措施:坚持一产上水平。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始终把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落实好粮食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巩固完善小麦良繁体系建设,坚持粮食自给战略不动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保证人均一亩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坚持提质增效、合理布局棉花产业,优减棉花面积,因地制宜推进棉花高产田创建工作;突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依托扶贫产业园种苗培育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村庄;推进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林果业发展,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实施莎车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县域特色品牌;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线上线下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继续落实托底林果收购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全力打造“莎车巴旦姆”品牌,推动以“百万亩”巴旦木为主的林果业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区域优势特色林果产业布局,实现优林优果、提质增效;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饲草种植结构,推广颗粒饲料饲喂技术,推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分割包装,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支持城郊乡镇实施城市“菜园子”工程,着力打造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打造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加大对机械化的投入,通过大力开展土地平整,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提高机械化耕作率。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实施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等农产品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向“三个方向”转变,实现农业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与经营并重型转变,基地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层次由农产品初级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强化政策项目支持,巩固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集中连片、集成应用,加速提升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层次。

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采取以奖代补、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和设备。积极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连接体,鼓励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龙头企业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利益再次分配、合同订单等方式,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农牧民、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规范合作组织发展。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和种养殖、农机大户,培育家庭农场和新型农民,尽快建成莎车县巴旦姆产销行业协会、农资销售行业协会、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和家禽养殖行业协会,扶持现有26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建合作社300个,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探索以土地经营权、农牧业设施所有权等股份制合作社发展新模式,引导同类合作社通过兼并、合作和参股等方式,实现资金联合、技术联合和品牌整合。鼓励合作社创建地方特色品牌,开拓区内外销售渠道。

第四节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县、乡、村三级推广体系建设为平台,加快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进“技术员+示范田+农户”的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模式,培养和引进农业综合型技术人才,壮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建设县乡村三级病虫监测信息数据库,提升预警控制、技术指导和疫情监管能力;重点推广农业措施统治技术、传统诱杀害虫技术、农业生态控制技术、信息素诱杀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乡镇及村组统防统治,提升专业化防治水平;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疫病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防疫物资保障、防疫技术支撑、畜产品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加快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构建以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和统一服务为主要内容,高效、畅通、有序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畜产品流通体系。设立农产品直销点和专卖店,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准入和生产销售等监管,净化农资市场。到2020年建成莎车农产品专卖店10个,宣传动员本地农产品企业、合作社赴各地宣介参展,不断扩大莎车农产品知名度。

第三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基本思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题,以加快推进撤县设市、城南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环境质量,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达到城镇体系,全面提高莎车县的城镇化水平。

第一节加快撤县设市、撤乡建镇步伐

总体目标:力争2019年—2020年完成撤县设市挂牌工作。

任务措施:加快推进撤县设市、撤乡建镇工作进程,抓紧编制和完善小城镇控制性详规,道路、供排水、供热、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制定《莎车县撤县设市工作行动计划》;以莎车新城主干道路及火车客站站前广场及附属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快速推进莎车新城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现有城镇人口向莎车新城疏导。

依托撤县设市带来的机遇,加快推动托木吾斯塘乡、塔尕尔其乡、阿拉买提乡、阿尔斯兰巴格乡、伊什库力乡、阿热勒乡、阿扎提巴格乡、喀群乡8个乡撤乡建镇,新建英阿瓦提管委会和克孜勒塔木管委会,抓好佰什坎特镇、艾力西湖镇产业布局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一批各具优势、各具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型城镇集群,缩小在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三产比重、建制镇数量等方面的差距,推动城镇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二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将白什坎特镇、艾力西湖镇、恰热克镇、孜热甫夏提乡4个重点镇打造成为中心镇;到2020年末,全县城镇人口达到45.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4个中心镇的城镇化率达到40%

任务措施: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落实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中心城市“莎车县城”发展极核,凝聚城市发展的动力资源,促进县城功能提升;按照生产在园区、生活在城镇、产业园区与中心城镇互动的原则,统筹产业园区与城镇的布局,促进莎车县功能布局趋于完善;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依托“美丽莎车”建设工程,在产城融合、配套政策制度落实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棚户区改造、老城区改造,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采取实物安置、规划重建、抗震加固等多元化安置方式,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保障房建设,公租房及公务员小区建设,严格控制县城规模,加强城乡供排水、道路交通、燃气供热等市政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建设,整顿脏乱环境,清理治安死角,做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扮靓城市生活。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完成社区基层阵地建设,确保每个社区都有办公场所。

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环境,扩展居民活动空间和绿地空间,严格控制零星插建性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管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人居区域内的绿化,增加县城主要街道、居民区的绿化面积,逐步恢复、完善城市绿地、公园、广场项目建设,加快315国道、环城公路等新建道路两侧绿化和空地补绿,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第三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地委提出的“饮水安全、庭院改造、安全住房、村容村貌、重病及地方传染病治疗救助”五个全覆盖,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目标。

任务措施:遵循“稳粮、优棉、增菜、促经、兴果、强牧”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和“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莎车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3)和《莎车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围绕莎车县村镇体系空间结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把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改善民生和创新乡村治理三大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乡(镇)村教育、科技、卫生、安全、环保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引领“五大行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引领全县各族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让莎车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

依托小城镇建设,辐射全县491个行政村,以改善全县约17万农户70万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置、污水处理一体化,彻底改变农村群众人居环境“脏、乱、差”,“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立足乡村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以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安居富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房、院落等传统风貌的整治修复,积极建设功能多样村庄;继续推进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自来水入户率100%

第四章加快推进信息化

总体思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全方位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2020年,城镇地区普及光纤入户,农村地区实现光缆入村,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98%以上,4G网络城市覆盖率100%、农村覆盖率超过50%3G网络实现全覆盖。

第一节推进智慧莎车建设

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顺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建立以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为中心的多层级电子政务体系。在现有政务外网的基础上,纵向实现网络的村村通,横向实现学校、医院等部门的全面接入,进一步拓宽网络带宽,承载全县非涉密信息系统的全部应用。通过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公共行政管理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模式转变,并加强政府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建立两级管理三级应用的莎车县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以满足应急联动指挥、综合视频监控、人员和车辆的统计分析、城市综合管理等需求。实施推进莎车县交通系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完善莎车县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为全县路网通畅和安全应急提供支撑。搭建部门协同、动态响应、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实现预警和应急响应。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智能化,发展以水资源监测、污染源监测、能耗监测和环境监管等为重点的智慧生态管理模式,促进城市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构建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街面巡查、购物管控等限制性管理,提供学生老人出入校刷卡、坐车免费等惠民管理服务。完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就业信息联网,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建设智慧社区,搭建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站,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第二节强化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快信息化进程作为莎车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着力推进网络设施向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扩大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的覆盖规模。以打造“数字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完善城市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计算平台、云服务平台。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开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2020年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覆盖率在98%以上。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围绕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提升,以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数字莎车、智慧莎车”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中的应用,拓展信息增值服务,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在新材料、非金属矿业、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燃气、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等行业的深度应用。搭建各类信息平台,推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和特色网站建设,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升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加快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培育和壮大县、乡农业信息员队伍。

第五章基础设施现代化

总体思路: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项目资金,用好用活PPP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到“十三五”末,初步构建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及配套系统。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推进机场、公路、铁路和交通枢纽建设,莎车机场力争在201771日实现正式通航;以环城公路和城乡道路、通村油路为重点,加快老城区、建制村、自然村通达、通油路建设及旅游、资源道路建设,加强乡村客运站点建设;基本完成农村公路与城镇联网对接,初步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化;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以“抓落实、促管理、保畅通”为目标,以“早发现、早制止、早结案”为手段,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检查、评定和养护;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在“十三五”期间使所有乡、镇通三级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四级沥青路,所有居民小组通四级公路。修建二级公路322.52公里、三级公路435.7公里、一般农村公路1847.566公里、大桥1800米;危桥改造1072/67座、新建客运站5座、招呼站点251座、铁路项目3个。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镇水源保护和安全供水“生命线”工程建设,改造现有供水厂的设备工艺,建设工业区供水配置工程,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管理;统筹规划全县水资源配置,加快老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城乡供水引水及生活污水设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输配水管网漏失率。加快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工程、阿尔塔什水利工程、錾高、恰木萨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节水改造工程16个,建设防渗渠221.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更新改造工程7个,到2020年农村供水普及率达到100%,解决全县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不断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原则,全力构筑布局合理、标准统一、技术先进、节能高效的莎车电网,建设以75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和110千伏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35千伏、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网架结构。

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认真做好现有网络的优化和升级工作,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满足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各级城乡规划中,国土资源和投资主管部门在老城区、住宅小区、商住楼、业务用房等项目的审批中,明确为通信设施建设预留站址资源;在车站、铁路、公路等项目的审批中统筹考虑通信设施的建设需求,并保证电信企业的平等接入;根据移动通信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快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加强城镇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对城镇地下管线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制定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城南新区、园区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县城重要公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要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既有地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

第六篇

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洁净莎车

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惠民,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提升莎车县环境容量及资源承载力,全力推进“美丽莎车”建设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莎车。

第一章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力度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氮氧年排放总量均控制在下达计划以内,环境空气质量好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总天数达到26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1.2%

任务措施: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用能体系;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控制电力、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等重点行业碳排放。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建设“节水型县城”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建立县城城镇生活节水框架;对现有自来水管网和原有建筑用水器具进行节水改造,实现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缓慢增长。严格节约用水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以工业园区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开展节水企业创建活动和水平衡测试工作;严格执行取水和排水许可制度,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启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和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发展水权交易市场,建立有利于节水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农业高效节水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由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变,实现农业用水总量负增长;加强地下水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坚决制止非法开荒,有序实施退地减水。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大工业废渣以及各种尾矿的治理与利用。

第二章积极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

总体目标:到2020年,生态林面积达到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

任务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生态监管力度。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证河流和下游必需的生态径流。以排查沿河有毒有害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为重点,开展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重点流域的污水、垃圾治理,做好水质监测与治理;做好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建设河岸防护林带,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强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加大退牧还草力度,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项目;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第三章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

总体目标:到2020年各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医疗垃圾实行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处置,医疗垃圾处理率达到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各类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任务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以电力、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拆并分散小锅炉,实行县城区域集中供热,减少燃煤排放等大气污染物,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推广大型环保公交车,鼓励发展电动车,对检查不合格的车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控制生活垃圾污染,坚持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县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加大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按照规划环评的要求逐步加大投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力度,削减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原厂址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从根本上实现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粮食基地和菜篮子基地的污水灌溉,加大对菜篮子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的环境管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饮水安全工程”、“村庄生活环境整治工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禁“三高”项目进莎车。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加强燃煤锅炉、砖窑厂矿、建筑工地排污监管,加快实施3.6万户煤改电工程。严格落实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莎车段河长制,实施护河行动,强化水源保护,加强各乡镇水源地建设,严防地下水超采,实行“井电双控”智能化管理。有条件的乡村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连片居民点及分散户农村居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防治土壤污染,严禁非法开荒,建设农产品回收加工厂,做好残膜回收、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实施城乡绿廊、绿网、绿地绿化行动,完成国道省道、沙漠边缘生态林基地补植补造8.5万亩、退耕还林14.15万亩、退耕还草1.3万亩、退牧还草10万亩。

第七篇

开放发展积极融入核心区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为契机,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提速的历史机遇,着力提升莎车县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章着力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基本思路:倚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依托毗邻喀什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多个口岸优势,把莎车发展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经济合作中西进东延、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成为聚集南疆地区资源要素参与对中亚、西亚开放的重要平台。

任务措施:充分发挥莎车县区位、交通、资源、文化、人口优势,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积极申报三莎铁路项目,推进喀莎、三莎铁路编组站货运专线项目建设。加快改建喀叶高速莎车段,推进莎车县铁路货运站项目、莎塔公路、改造三莎省道,实施一国道、两高速、三省道绿廊建设;推进空港建设,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增设空中巴士莎车航线,构建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铁、公、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推进畅通环城路、吐和和三莎高速路、315国道、巴莎、叶麦、莎塔省道公路等七条“动脉”工程建设,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

加快陆航联运,促进中转疏散,拓展联运服务,由单纯的运输向建立货物转运、拼装、配送、聚集和增值综合物流服务体系转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做好企业参加各项市场开拓活动的组织工作,鼓励企业走出去,拉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宣传、推介莎车,扩大莎车知名度,推动莎车县加快对外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涉外部门的沟通联系,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壮大出口加工型企业规模,打造产品品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第二章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县将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达50亿元,年均递增3%,其中:2016年完成3亿元,2017年实现5亿元,2018年实现8亿元,2019年实现10亿元,到202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20亿元。

任务措施:围绕重大项目招商,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瞄准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紧盯东部产业转移方向,加快引进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功能显著的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优化莎车县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加快推进莎车县经济转型升级;紧盯具有长远经济效益的战略性招商项目,大力承接资源消耗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及其配套产业,重点扶持培育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铅酸冶炼化工产业、组装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按照“大项目—产业链—项目集群—产业基地”模式,促进投资向下游产业延伸。

围绕工业园区招商,不断拓展引资平台。以现有工业园区和部分乡镇的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加快入园天然气管网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将园区打造成招商的金字招牌、亲商的合作平台、安商的创业基地、富商的发展乐园;通过援疆资金支持园区企业自建标准厂房,企业孵化基地,就业示范点等,鼓励结合实际将标准厂房延伸至乡镇,服务于就近就业。为劳动密集型项目提供厂房,设备方面的补贴,加大项目前期帮扶力度。产业园区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引进具有引领性、关键性、突破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抢占行业制高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抓住国家支持东西部地区联合办开发区、产业园的机遇,充分发挥上海援助莎车的优势,加快推动联合建设产业园步伐。

第八篇

共享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通过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现代文化引领工程、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民生建设保障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各族群众。

第一章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脱贫目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摘帽。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通七有”和“一高于、一接近”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深入实施“四个一”“五个全覆盖”和“十大工程”,持续深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协作扶贫“五位一体”扶贫机制,聚焦深度贫困,推动产业项目、重点工程、生产基地向贫困乡村倾斜,确保生产要素和资源精确配置到贫困村、贫困户和真脱贫,脱真贫。

任务措施:坚持在精准施策上发力,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坚持在产业带动上发力,以“九个龙头”带动“九大产业”发展;坚持在就业上发力,持续实施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坚持在完善配套上发力,落实“五通七有”配套要求;坚持在政策兜底上发力,建立防范致贫返贫机制。

第二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基本思路:遵循“抓教育就是抓稳定、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县城办中学、乡镇办小学、中心村办幼儿园”和“技工学校发展为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在县城享受良好教育,实现发展教育领域上新突破。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力争用3年时间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莎车县技工学校升格为莎车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到2020年,实现年培训各类人员3万人以上,城镇职业技术培训面达80%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面达100%,就业率达100%

第三章持续促进就业

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县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2016年—2018年稳定就业达到5.4万人,每年稳定就业1.8万人。

任务措施:全面实施“两网化”建设工程,以乡镇、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就业服务体系及劳动力培训、就业、失业、行业从业人员实名制数据库,实现网格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引领就业;加大招商、做大做强本地企业,促进就业;组建商会、协会,推进就业;打造劳务品牌,拓展就业;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吸纳就业;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就业。严格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扶持创业创新税收减免政策及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各项优惠政策,建立援助补贴创业就业政策,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放宽条件,打破一切制约创业创新的条条框框;“十三五”期间,共计划扶持城镇各行业人员创办500家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强化培训、重点培养、实施“就业见习”等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近三年毕业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补贴;利用五年时间,打造充分就业社区,将莎车镇、古勒巴格镇、叶尔羌街道办50%的社区打造成充分就业社区,到2020年全县73个社区均建有社区物业公司和家政服务公司,社区物业公司数量达到146个,家政服务公司数量达到220个;将就业纳入到各乡镇、各单位民生工程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切实落实好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扶持等就业促进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稳定吸纳就业的能力,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

第四章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确立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功能和定位,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落实乡镇卫生院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编制备案制,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破除以药补医,合理上调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财政投入补偿,降低药品收入占比。“十三五”期间,莎车县人民医院将建成“综合性三级医院”,打造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成为“放射影像诊断质控中心、心电网络诊断中心、临检中心、乡镇远程会诊中心”、“维吾尔医药传承中心、南四县实验检测中心”;到2020年,将莎车县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形成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第二人民医院、维吾尔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叶尔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共建成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2-3万人可新增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3个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乡,完成17个乡镇20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9个中心乡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和30个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站建设,建立规范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用三年时间实现每个乡镇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新建、迁建与整合,合理调整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机构编制总床位数达到320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达到4500张。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执业(助理)资格的医师所占比例稳步提高,县级医院执业医师80%达到本科学历,护士7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霍乱、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等地方病防治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肺结核新涂阳治愈率达到85%以上;控制“三降一提高”项目指标逐年下降30%,降低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提高慢病管理率,加强艾滋病防治,艾滋病病人随访率达到国家标准;切实做好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8%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80%,加大出生缺陷干预,落实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村卫生室“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客户端”安装使用率、上传数据率达到95%;建强“120”急救体系,确保城区实现15分钟应急救援,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一体化医疗急救模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落实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饮食用药安全。

着力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三保”合一。以提高新农合管理质量和参合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为重点,全面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参合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额预付”、“单病种定额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将残疾人康复治疗等各类项目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内,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

第五章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

基本思路:珍惜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称号,巩固自治区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喀群乡创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示范点的文化建设成果,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木卡姆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喀群乡为喀群塞乃姆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四管齐下”中“文化对冲”和“五把钥匙”中“文化的问题要用文化的方式解决”的目标。

任务措施:加快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到2020年实现村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和农村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全覆盖,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莎车县广播电视台要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0场电影、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加快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建设。以自治区足球示范学校莎车县第二中学、恰热克镇中心小学及业余体校为中心,大力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发展,县乡组建男女足球队,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联赛等活动,扩大足球运动普及面和青少年足球活动参与人数,建立健全学校足球运动发展工作机制。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推进模式,促进莎车县足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广播电视电影各项事业发展。完成新址广播电视台建设,广播影视译制中心、新闻中心、节目传输中心建设同步进行,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存储、传输、发射系统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广播电视重点项目工程;搞好“村村通”、“户户通”设备维护、管理,净化广大农村广播电视宣传舆论环境,文广局要建立并实施群众文化辅导包片制度,文工团每年开展下乡演出不少于200场次;完善乡镇、村影剧院,逐步达到每个行政村每周一场电影的目标,并实现市场化运作,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每年译制影视剧2000多部(集)的规模,彻底解决莎车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节目短缺的局面;积极探索莎车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分离机制改革,鼓励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节目创新,全力打造群众喜欢、愿意参与的大众文化娱乐节目;加快文工团改革步伐,邀请知名院校、著名学者策划、指导,围绕“丝路重镇、古城莎车”文化定位,每年创作精品节目不少于10个。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节目、频道、频率和主持人,提高广播电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节目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支持主流媒体积极发展新闻网站、手机报刊、移动电视、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弘扬主流文化。

积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大力宣传推介莎车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鼓励网民创作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推动优势资源和优秀文化在网络上传播,发挥网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依托莎车县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建设和河流、戈壁、沙漠等自然条件,加快体育经营性设施和俱乐部建设。积极申请举办漂流、汽车摩托车拉力赛、沙漠徒步、滑沙等竞技性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产业化经营。优化木卡姆、麦西来甫表演和摔跤、赛马、斗鸡、斗狗、斗羊等特色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第六章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达到9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任务措施:扎实稳妥推进城镇普遍两孩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降低并稳定适度生育水平达到稳中有降的目标;全面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坚持人口计生“一票否决”和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制度;全面贯彻执行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完善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加快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兑现国家、自治区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各项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对象资格确认准确率、落实率和及时率达到100%。落实《莎车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办法》,全面实施国家免费优生检测项目。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及流程,以流动人口管理平台为基础,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实现流动人口免费计生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数字计生”建设,加快推进以全县人口数据库为支撑的人口计生信息综合平台建设。

第七章建立健全应急救灾体系

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到2020年,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地震烈度7度以下的抗震能力;加强消防保障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加强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三大业务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到2020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在“十二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逐年有所下降,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督检测率达90%以上,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健康监护体检率达60%以上,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依托莎车县公安消防大队正式成立“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使其成为莎车县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主体力量,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部门做好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全面建成防灾减灾工作格局,形成县乡村(社区)三级灾情信息员联动机制,有效提高灾情上报及防灾减灾工作,力争“十三五”末创建10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20个自治区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第八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总体目标: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到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续保率达95%;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贫困群众受助率达到100%;到“十三五”末新建乡镇社会福利院项目18个、扩建乡镇社会福利院项目7个,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24个,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459个,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任务措施: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个体、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店的协议管理力度,提高医疗保险工作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扩大社会保障“一卡通”运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所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社会救助机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城乡贫困户救助率100%;完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各族儿童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体系及保护机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权利,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完善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第九篇

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改革不断见到实效,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使莎车县经济和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第一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以莎车撤县设市为契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积极推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按照“土地确权、两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价值显化、市场运作、利益共享”方针,依据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对农业用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期限流转制度;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清理工作的意见》10条政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清理工作。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放开莎车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在条件成熟的城郊和城乡结合部,加快整乡镇或整村推进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步伐,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要求,按照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的步骤,积极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稳步推进国有农渔场改革,促进国有农渔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深化财政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优化财政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与政府支出,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资金的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在A股上市或新三板挂牌,探索在莎车设立PPP等各类基金;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发展,构建体系完整,设施完善,服务优良、产品丰富的金融新格局;用足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三个不低于”目标,为落户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探索在高速公路、机场、地方铁路、以及重大的水利、环保等项目上引入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公共基础设施,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作用。

第四章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取消一切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凡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的建设项目,原则上都要实行PPP模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完善各级领导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和部门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制度和企业家对话交流机制;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县、乡镇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签约服务关系;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实行限制性措施,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十篇

凝聚人心打造对口援疆升级版

充分发掘上海市的各种资源条件,着力抓好教育援莎、科技援莎、卫生援莎,全面推动产业援莎,凝聚人心,打造对口援疆升级版。

第一章援莎目标和任务措施

援莎目标:围绕喀什地区“十三五”全力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的重心地位,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结合点、增长极和区域中心,中巴经济走廊的廊桥和中国西部明珠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上海在技术、人才、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硬件”与“软件”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援资”与“援制”并行,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到2020年实现县城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全民受教育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沪喀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任务措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构建莎车县特色产业体系;通过做实莎车县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充分就业改善民生;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产业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就业帮扶体系。引进一批劳工密集型企业,支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就业支持和劳务中介体系功能进一步加强,促进就近就业、稳定就业规模不断增大。

实现教育达标和均衡化发展目标。支持完成农村教育达标建设任务,加强寄宿制教育和集中办学,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

卫生援疆进一步强化特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持续推进,以喀什二院为龙头的南疆新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深入推进,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务人才培养和基层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现代文化引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支持完成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初步形成文化内容制作大发展、宣传普及进村入户形式多样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交往交流交融内涵式发展。沪喀两地多种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机制化,形成23个有-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社会援疆领域进一步拓展。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依托地区、上海支撑为主体的干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对村居负责人和乡镇班子成员开展普遍轮训,对教师和医生进行达标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有比较大的提高。

农村发展面貌明显改善。确保自治区下达的“安居富民”房建设任务,同步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基础配套建设,安居房当年入住率在95%以上,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支持完善基层阵地建设,加强阵地功能建设,支持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强工作,持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支持建成一批稳定示范村(社区)

第二章项目资金扶持重点

项目资金是上海对口支援莎车县的落脚点和实施保障。22016-2020年,上海市对口支援莎车县资金约为51.90亿元,其中产业援疆促进就业资金10.92亿元,约占21.0%;教育援疆资金5.47亿元,约占10.5%;支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资金22.15亿元,约占42.7%;干部人才培养培训资金1.83亿元,约占3.5%;支持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资金4.82亿元,约占9.3%;深化交往交流交融资金1.24亿元,约占2.4%;其他(扶贫专项)资金5.47亿元,约占10.5%

第十一篇

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完成莎车县“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不断增强全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按照“抓目标细化、抓任务实化、抓措施强化、抓工作深化”的要求和职责分工与进度要求,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深入运用以“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察、绩效式考核”为主要内容,推动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第二章加强统筹协调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重大项目布局,各部门、各行业要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要建立本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功能定位、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上,确保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科学合理,与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三章做好监督评估

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监督和调整机制。莎车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测,接受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提出调整和修订规划的意见。强化规划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各类规划中的相关任务;要把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远近结合,形成合力,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实施规划中期评估。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本规划纲要一经批准,由县政府组织实施。规划实施期间,若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等不可抗拒因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由政府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县人大审议批准,并向社会公布规划调整方案。

附件:名词解释

1、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一园五区:莎车工业园包括纺织工业城区、重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临空产业园区。

3、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4、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

5、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是李克强总理于2013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初衷是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6、“五大”发展理念: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7、“六大”体系:稳定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体系。

8、农村改革试验区:2011年底,农业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并报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共安排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大制度建设,分别承担相关改革试验任务,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9、四管齐下: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科学普及

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提高“一个认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思想不动摇。

16、三个清楚与不清楚的问题:村里清楚装不清楚、乡里不清楚装清楚、县市想弄清楚而弄不清楚的问题。

17、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为了谁依靠谁的关系;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处理好依法治区与先行先试的关系。

18、略。

19、略。

20、三个心中有数:对稳定形势的基本判断、总体和局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会不会出事、在什么地方出事、出多大的事,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突发事件有能力处置、处置什么程度、处置后有什么影响要做到心中有数。

21、略。

22、略。

23、“五大体系”:敏捷高效情报信息体系、快速反应打击体系、立体化社会防控体系、社会治理体系。

24、“三圈防控”:城区为核心区、城乡结合部为中心区、乡镇、村(社区)为控制区。

25、“四台合一”:建立110报警平台、122交通报警平台、119消防报警平台、保安611接警平台报警协调联动机制。

26、“四警联动”:案发区域内的警察、特警、武警、保安。

27、略。

28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翻译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29、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30、一心、一轴、两翼、八景:一心,以莎车老城区历史王城(莎车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轴,以叶尔羌河自然风光带为中心轴;两翼,以丝绸之路绿洲生态旅游区、喀尔苏沙漠旅游区两个为莎车县旅游发展支撑之翼。八景,建设城北植物园、莎车县人民公园、祈福台文化园、亚克艾热克烽火台历史公园、昆仑地质公园、昆仑第一村、阿依布隆风景区、旅游路民俗建筑街,充实莎车县旅游景区景点,营造旅游大环境。

31、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32、一桥一线一通道:一桥,中巴经济走廊廊桥;一线,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交通干线;一通道,中国一中亚一西亚能源资源陆上通道;

33、三基地五中心六产业:三基地,出口产品制造加工基地、进口能源资源储备加工基地、商品集散贸易基地;五中心,经济合作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六产业,制造加工产业、电子商务及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金融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六大产业。

34、七通一平:建筑行业术语,是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35、沃土工程:通过实施耕地培肥措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土、水、肥三个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农用土壤肥力的精培、水、肥调控的精准,从而提升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使农业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佳效果,增强耕地持续高产稳产能力的项目。包括土壤肥力的培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肥料的科学使用等相关技术手段。

36、四条绿色长廊: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喀什至麦盖提高速公路、巴楚县三岔口至莎车县高速公路、喀什至叶城县高速公路。

37、四个生态屏障:巴楚、伽师、岳普湖三线交界区;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至麦盖提县库尔玛乡区莎车县喀尔苏乡至叶城县恰其库木管理区。

3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39、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40、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41、节水型社会: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4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2014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43、略。

44、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2004116日,信息产业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出台了《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解决方案。

45、户户通:“户户通”卫星直播电视DTH)服务是为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尽快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长期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经中宣部批准,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组织实施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新服务。

作者:
【打印本文】 【关闭】

关联稿件: